作者:admin 出處:未知 點擊:374
在注射動作結束后,塑件在模內冷卻定型,由于體積收縮,對型芯產生包緊力,當其從模具中推出時,就必須克服因包緊力而產生的摩擦力。對于不帶通孔的筒、殼類塑料制件,脫模推出時還需克服大氣壓力。
在注射模中,將冷卻固化后的塑料制品及澆注系統(水口料)從模具中安全無損壞地推出的機構稱為脫模機構,也叫頂出機構或推出機構。安全無損壞是指脫模時塑件不變形,不損壞,不粘模,無頂白,頂針位置位不影響塑件美觀。
1. 注射模的脫模機構包括:
1、頂針,司筒,推板,推塊等推出零件;
2、復位桿,復位彈簧及頂針板先復位機構等推出零件的復位零件;
3、頂針固定板和頂針底板等推出零件的固定零件;
4、高壓氣體頂出的氣閥等配件;
5、內螺紋脫模機構中的齒輪,齒條,馬達,油缸等配件。
脫模機構的動作方向與模具的開模方向是一致的。
2. 脫模機構分類
塑件頂出方法受塑件材料及形狀等影響,由于塑件復雜多變,要求不一,導致膠件的脫模機構也多種多樣。
按動力來源分,脫模機構可分為三類:
(1)手動推出機構 指當模具分開后,用人工操縱脫模機構使塑件脫出,它可分為模內手工推出和模外手工推出兩種。這類結構多用于形狀復雜不能設置推出機構的模具或塑件結構簡單、產量小的情況,目前很少采用。
(2)機動推出機構 依靠注射機的開模動作驅動模具上的推出機構,實現塑件自動脫模。這類模具結構復雜,多用于生產批量大的情況,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推出機構,也是本章的重點。它包括頂針類脫模,司筒脫模,推板類脫模,氣動脫模,內螺紋脫模及復合脫模。
(3)液壓和氣動推出機構 一般是指在注射機或模具上設有專用液壓或氣動裝置,將塑件通過模具上的推出機構推出模外或將塑件吹出模外。
按照模具的結構特征分,脫模機構可分為:
一次脫模機構、定模脫模機構、二次或多次脫模機構、澆注系統水口料的脫模機構、帶螺紋塑件的脫模機構等。
3. 對脫模機構的要求
模具打開時,塑件必須留在有頂出機構的半模上。
由于注射機的推桿在安裝后模的一側,所以注射模的頂出機構一般在后模。這種模具結構簡單,動作穩定可靠。(特殊情況也用倒推模,此時塑件開模后必須留在前模。
塑件粘前模的原因大致如下:
1、制品尺寸較大,形狀如盒形,帽形或殼形,前模無進氣裝置,開模時前模型腔和制品間形成真空;
2、分型面設計不合理,塑件對前模的粘附力大于對后模的沾附力;
3、前模型腔拋光不夠,或拋光方法不對(一定要沿出出模方向拋光);
4、前模型腔脫模斜度太小;
5、分型面在中間的板狀或片狀塑件(如唱片,碟子等),很易粘前模。
防止塑件在頂出時變形或損壞。正確分析塑件對型芯的包緊力和對模腔的粘附力的大小及其所在部位,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脫模方式,使頂出力施于塑件對模具包緊力大及能夠承受頂出力的部位。頂出時若型芯和塑件之間形成真空,沒有必要的進氣裝置,也容易將塑件頂變形甚至破裂。
結構合理,工作穩定可靠。